近日,《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處理好若干重大關系》。習近平總書記在文章中指出,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這為我們精準把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深刻內涵和發展路徑提供了基本遵循。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具有戰略性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首先,生產效率的提升是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意。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總量不斷攀升,國內生產總值不斷邁上新臺階,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邏輯相契合。中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需要提供科技自立自強的持續動力支撐。其次,高質量發展要求兼顧供給側和需求側的改革??萍紕撔虏粌H能夠助力經濟結構優化、產業結構升級、企業競爭力提升等,對于縮小收入差距、形成中等收入群體的超大消費市場也具有促進作用。再次,高質量發展是以高品質生態環境為支撐的發展,需要以科技創新支撐我們“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要想保障國家安全,就必須突破核心技術這個難題。國家安全是民族復興的根基,社會穩定是國家強盛的前提。新中國成立以來,在“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針的指導下,我國成功研制了“兩彈一星”,充分顯示了中華民族的創造能力。改革開放以來,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重要論斷、“科教興國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號召的引領下,我國國家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以嶄新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與警務、司法、防災減災、安全生產等深入融合,守護平安中國,推動十四億多人的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等得到有效保障。我國維護和保障國家安全的歷史深刻警示我們,關鍵核心科技是買不來、要不來、討不來的,要想在全球發展趨勢中積極求變,必須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具有原創性
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百余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科技工作經驗的深刻總結。我們黨一直高度重視科技的重要性,領導科技事業從一窮二白的基礎上起步,篳路藍縷,開拓創新,為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提供了堅實有力支撐。正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才逐漸走出了一條有別于西方的科技自立自強道路。
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做出的重大戰略抉擇。首先,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加強基礎研究,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要求,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必由之路”,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了強大思想指引。其次,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黨對科技事業的全面領導,健全黨對科技工作的領導體制,發揮黨的領導政治優勢,深化對創新發展規律、科技管理規律、人才成長規律的認識,為我國科技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強政治保證。再次,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推動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了創新實踐基礎。質言之,中國共產黨敢于說前人沒有說過的新話,敢于干前人沒有干過的事情,在理論與實踐的互動中推進科技創新。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具有引領性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面向世界的全局謀劃。揆諸世界各國的發展史,我們不難發現,只有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才能抓住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窗口期。面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趨勢,實現科技自立自強,中國現階段還亟須解決一系列問題,比如,基礎研究創新投入強度不足、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賦能力度不夠等。這就要求我們要正確處理好自立自強與對外開放的關系,積極融入世界全球科技創新網絡;要堅持開放創新不動搖,善于學習汲取最新技術成果;要深明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的道理,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唯有如此,才能在世界新一輪的科技競爭中具備引領性。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面向未來的歷史選擇。推動科技發展是全人類的共同事業?;厮菔澜鐨v史進程,為我們帶來兩個啟示:其一,科學技術的高地不是某個或某些國家的專利,后發國家完全可以通過科技自立自強邁入世界科技強國的矩陣;其二,一個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國家如果不能迅速搶占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制高點,就可能在世界競爭格局中失去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的地位。因此,我們必須著眼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長遠目標,聚焦“四個面向”,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作者:華東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王悅)
本文系2020年度上海學校德育理論研究課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融入法治建設的邏輯及其在高校的實現研究”(立項編號:2020-B-001)的階段性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