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中的中流砥柱,是踐行“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頂梁柱、主力軍、先鋒隊。推動國企高質量發展不僅是鞏固公有制主體地位、實現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內容,也是更高層次、更大范圍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內在要求。“十四五”時期,國企發展面臨更加易變、不確定、復雜、模糊的外部環境,也對國企邁向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新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必須做強做優做大。因此,推動國企高質量發展不能成為空洞的“口號”,而應當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從路徑依賴走向路徑創造,探尋更加符合世情、國情、企情和新時代新情境的高質量發展實踐進路,真正破解國企“大而不強”“大而不優”“大而不活”的突出難題。
積極承擔產業鏈鏈長職能,全面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產業鏈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必要條件。目前,我國在產業鏈現代化方面還面臨諸多問題,如產業基礎薄弱、產業鏈安全性不足、產業鏈韌性及控制力較弱等問題。對此,國企一是要主動承擔起產業鏈鏈長職責,依靠其制度優勢、資源優勢以及產業鏈核心地位優勢,加強產業鏈的合作與協調,形成產業鏈的協同效應,實現產業鏈的優化和提質增效,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戰略支撐。二是要注重與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的協同參與,推動不同區域和不同產權主體之間協同發展,打造現代化的產業體系,推動產業鏈向高質量發展。同時,還要注重產業鏈的穩固性和完備性,能夠應對外部沖擊和市場風險。三是要加強產業基礎研究,在關鍵領域和核心技術上發揮帶頭作用,為產業鏈開辟新賽道、發展新動能提供創新優勢,提升我國產業鏈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加強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構建數字信息技術賦能平臺。從傳統依靠資產驅動轉向依靠數據驅動,國企需要加強數字技術能力建設,完善數字化基礎設施,實現新技術與傳統資源的有機結合。首先,要提高對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國企應緊跟時代發展,加快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及時將新技術、新設備應用到企業生產和管理中,促進新舊動能轉換,提高生產效率。其次,要明確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是建設與改造并舉。國企進行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不僅包括物聯網、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平臺等數字化基礎設施的搭建,還包括利用最新的數字信息技術,對工業、交通、能源等傳統落后的基礎設施進行數字化和智能化改造,提高基礎設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運維成本。最后,要加大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的人、財、物支持。國企需要通過多方措施加強人力、財力和物力的投入,并可以考慮引入第三方渠道,通過與專業技術公司、科研機構、合作伙伴等開展合作,充分利用各方優勢和資源進行技術開發和設施建設,加速數字化基礎設施的建設進程。
加快形成更多新質生產力,不斷增強國企發展新動能。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質生產力重要論述為國企發展指明了方向,國企應積極推動自身新質生產力的形成,以新質生產力打開國企發展天花板,推動國企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和高度。其一,加大研發投入,積極推進產研融合??萍际堑谝簧a力,研發是產生新質生產力最有效的方式。國企要積極主動擴大研發投入,國企內部資源要盡可能向研發部門傾斜。國企也要積極和科研高校等學術機構開展深度合作,通過產研融合,將科研機構手上的專利和市場需求對接起來。其二,數實融合。數實融合是當前國企締造新質生產力的一條捷徑,數實融合實現提質增效降本的同時,也能為國企找到多元化發展路徑,擁有大量行業數據的國企將在數據市場扮演重要角色。其三,全球化戰略。過去40年,國企發展核心動力在改革,多是聚焦國內市場。而在未來40年,國企的增量市場在全球,通過“一帶一路”、RCEP等區域合作方式走出去,國企既能獲得新的市場空間,也能通過全球競爭來鍛煉自己,而這種在跨國競爭中誕生出的能力,亦是一種新質生產力。
引入非國有“積極股東”,深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第一,引入積極股東,可探索引入持股5%及以上的戰略投資者作為積極股東參與公司治理,其間應將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卓越的戰略決策能力作為考慮要素。第二,引入積極股東,應注重高匹配度、高認同感、高協同性。一方面,應結合國企發展需要,選擇理念一致、目標趨同的投資者開展戰略合作。另一方面,應選擇產業鏈上下游具有較強實力的相關企業,在市場資源、業務資源等方面快速形成優勢互補,發揮協同效應,也能進一步促進國企創新發展。第三,引入積極股東,應注重加強董事會建設并落實董事會職權。在有效的公司治理中,董事會是治理機構的核心,應遵循市場規則,讓各利益相關者在董事會中有效發揮作用。此外,引入積極股東,還應注重積極推進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
作者:黃韞慧,南京大學長三角文化產業發展研究院;車樹林,南京財經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