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至22日,由國際關系學院主辦的“安全發展與風險治理”研討會在京舉行。此次研討會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精神,聚焦國家安全學科發展、社會風險防范治理等主題,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引,為加快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開創國家安全工作新局面貢獻學界智慧。來自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國防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國際關系學院、《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學報》《情報雜志》《新視野》《經濟研究參考》以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人民論壇網等二十余家科研院校和出版機構的近百名專家學者受邀參加會議。會議由研究生處處長李文良教授、公共管理系主任楊華鋒教授分別主持。
國際關系學院黨委書記幸明軍在歡迎辭中指出,此次安全發展與風險治理研討會的舉辦適逢其時,意在探索構建什么樣的新安全格局、如何構建新安全格局這一新時代的重大課題,推動學術界在國家安全學科理論體系、人才培養機制和國家安全學專業建設等方面作出貢獻,共同回答時代之問,為有效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獻計獻策。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國家安全學學科評議組召集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原黨委書記、校長程琳發表題為“加強國家安全學一級學科建設及高素質專門人才培養的探討”的演講。他指出,國家安全學的建設任務艱巨,責任重大,要堅持教育優化、堅持為黨育才、為國育才,全面提高培養力量,推進國家安全手段的方式變革。各個高校要為國家安全學科科學研究、人才培養、智庫建設和能力保障提供學科支撐,以創建一流的國家安全學一級學科為培養目標,提高國家安全學的教育水平。其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國家安全學學科評議組委員、國防大學國家安全學院教授唐永勝少將以“積極構建國家安全學理論體系”為主題作主旨演講,唐將軍強調,面對國家安全的重大風險,只有沉著看待和應對外部安全環境的變化,不回避、不夸大、不冒進,才能維護國家安全的根本,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的探索需要國家安全學的積極構建與持續貢獻。最后,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國家安全學學科評議組委員、中國人民大學國家安全交叉學科平臺首席專家黃大慧教授“以新安全格局應對新發展階段風險綜合體”為題發表演講,他指出,新安全格局、新發展格局密不可分,并從政治安全領域和技術性風險兩方面,說明了新階段風險和安全風險的終端運行,強調國家安全學學科發展任重而道遠,要依靠交叉學科的應用,搭建人才階梯,為國家培養更多綜合型人才的重要性。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原副院長、傅夢孜研究員以“一帶一路外部環境與風險治理”為題,從“一帶一路”的建設進展、外部環境與風險、安全治理措施三個方面系統全面地剖析了當前發展形勢,細致梳理了全球化進程中的風險,提出應對建議。隨后,國防大學劉萬俠、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陳向陽、北京大學高鵬程、中國人民大學王宏偉、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毛欣娟、馬振超,北京理工大學楊艷、北京郵電大學熊炎、大連海事大學儲建國、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沈廣和、首都師范大學謝新水、西北政法大學郭仁東、新疆師范大學唐文睿、鄧新,國際關系學院羌建新、紀忠慧以及《情報雜志》主編張薇、《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學報》劉維杰、《新視野》余茜、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楊軒、經濟科學出版社宋艷波等專家學者,圍繞“全球安全風險”“國家安全理論與學科建設”“情報研究”“統籌安全與發展”“構建新安全格局”“金融安全”“數字安全”“邊疆治理”“網絡謠言治理”及“國家安全戰略”等議題展開了系統而深入的交流討論。
在各界同仁的支持下,研討會順利結束,國際關系學院將繼續與全國同仁一道持續聚焦安全發展歷史使命、研判經濟社會風險、推進國家安全研究,為維護與塑造國家安全環境貢獻綿薄之力,不斷豐富與繁榮國家安全理論話語體系,更好地服務國家安全事業需要。(任能旺)
